心大了,这个世界的烦恼就小了;心小了,这个世界的烦恼就大了;心无所住!

《西游记》:唐僧扫塔自下而上,很不合常理!但其中蕴含大智慧

04 12月
作者:妙清自牧|分类:工作
《西游记》第21回说的是“扫塔辨奇冤”。

唐僧曾发过宏愿,遇庙烧香,见佛拜佛,遇塔扫塔。既要扫塔,应该从上往下扫,不过唐三藏却跟猴哥从下往上扫,按照常人思维,从下往上,那么越往上扫,下面的台阶就会越脏,也就是说,整个楼梯到最后会形成第一级台阶最脏,干净的也就是最上面一级。

唐僧虽然是个僧人,不过他也是位饱读诗书的文人,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不懂吗?非也。其实这里面有道家和佛家的12字智慧:起点低、当下净、回头脏、平常道。

转眼秋去冬来,唐僧师徒路过800里火焰山,虽然一路上野花凋零,不过沿途的松柏和其他的耐寒花木依然让人心旷神怡,给人一种希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慰藉。


这一天,几人走了半日,忽然看见眼前有一座大城。唐僧打马往前,来到城下一看,城门上写着三个大字:“祭赛国”。

城市一片喧嚣,不过眼尖的孙悟空却看到一处破庙下面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和尚,他们面黄肌瘦,而且神情凝重,与这个热闹的街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孙悟空知道其中定有蹊跷,便一个箭步走上前去询问究竟。

一个和尚说:“长老,我们是本国金光寺里的和尚,是被人诬陷的。”

唐僧也走了过来,向这些佛家子弟询问究竟。唐僧向来逢庙必拜,就跟着这些和尚来到金光寺。


经过了解,金光寺是一座皇封的寺院,过去香火十分鼎盛。寺里宝塔上供奉着一件佛宝,白天放出万道金光,有祥云笼罩;晚上放出七彩霞光、流光溢彩。远近的小国以为祭赛国有神灵的庇护,因此都来朝贡。

只不过3年前的一个晚上,这件佛宝不翼而飞。皇帝认为是“监守自盗”,结果一怒之下将全寺的和尚都给抓了起来。这些和尚被严刑拷打,受尽折磨。如果说不出是谁偷的,全部都拉去做苦役。

心机聪明的孙悟空已经心知肚明,心想肯定又是哪个妖怪在兴风作浪。他跟师傅商量,准备夜扫宝塔,顺便再实地查看一下现场。

到了晚上,唐僧拿了一把新笤帚,对着宝塔拜了四拜,就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地扫起来。悟空点起一盏油灯,为师父照亮。每一级台阶,唐僧都会小心翼翼地清扫。扫到第7层时,已经额头见汗,就问:“悟空,这塔一共有多少层?”悟空答道:“一共13层。”


后面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已然知晓,来干坏事的是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,一个是鲇鱼怪,一个是黑鱼精,而他们的幕后主使就是九头驸马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,唐僧扫塔是从下往上,如果这样的话,是不是下面的台阶越扫越脏?客观上这是事实,不过,我们从唐僧扫塔也能读出作者的真实用意,这里面其实暗含大智慧。


起点低:老子《道德经》里说,九尺之台起于垒土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所有的修行都得从第一步开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我们的目标再远,志向再远大,都要从最底层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开始,只有不忘初心,才能走得更远。此外,只要方向对,哪怕迟一点、慢一点,也没有关系,肯坚持,用心做,就能有所收获。

当下净:唐僧扫过的台阶,又会落一层灰,不过没关系,自己立身之地是干净的。而且佛家讲究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仔细品味你会发现,我们的人生正是活在当下,就要重视当下,不能总活在回忆里,让过去成为过去就是一种智慧。李白曾感叹,昨日之日不可留,今日之日多烦忧,皆是此理。若人生只有一天,那就是今天。

回头脏:唐僧每扫一层,之前的一层就会落满灰尘,这是在告诉我们,因为你站在了更高的地方,有了更广阔的眼界,回头就可清晰看到过去的不足之处,此谓回头脏。三日自省、回头见脏,也是进步的必需。换句话说,倘若你的境界没有提升,那么回头再看也难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。说有位画家画画的时候喜欢闭上一只眼,很多人不解,他却说,“人性的弱点之一,就是双眼都喜欢看向外界,却很少自检。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,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。”我们只有战胜了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,才能赢得未来。所以说,反思才是最好的开始。


平常道:“当晚,满天星月光辉,谯楼上更鼓齐发。四壁寒风起,万家灯火明。三藏沐浴毕,穿了小袖褊衫,束了环绦,足下一双软公鞋,手里拿一把新苕帚,对众僧道:“你等安寝,待我扫塔去来。”原著中,唐僧扫塔之前有这样一段描写,可以透露出唐僧的态度:虔诚。而且唐僧的态度始终如一,没有随红尘(外界干扰)的变化而变化。

我们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,不过每一件事都要用心对待,此谓平常心。平常事做好了,我们的烦心事才能减少。人生路上很漫长,我们要学会沉淀和积累,遇事好好反思,不因失误而悔恨,不因遗憾而抱怨,潜心修炼,道法自然。
浏览367 评论1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致妙清:像意气风华的伊朗队的新华信息人 门诊凭健康码绿码通行

发表评论

  • 评论列表
欢迎你第一次访问网站! 您是本站第1814名访客 今日有0篇新文章
龙年
大吉

分享:

支付宝

微信